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四五”(2021-2025)发展规划

2022年03月04日 08:53  点击:[]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十四五”2021-2025)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关键阶段。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在发展中升本”,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部署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学校深化综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发掘办学潜力,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各项事业呈现新局面。

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夯实组织基础,科学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顺利完成党总支、党支部换届选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积极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实施机构和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干部队伍年龄、性别、学历和职称结构大幅优化。创新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全力支持帮包村第一书记和下基层干部工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在全省高校率先启动党委内部巡察。

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意识形态理论宣讲工作,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易班思政工作案例获得全国高校易班共建优秀共建案例。教师在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多次获奖。校团委获评省五四红旗团委人文科学系团总支被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被评为省级示范思政部。1名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1名老师获评省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学校获评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连续3年获评省教育政务新媒体先进单位获评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新媒体中心获“全国百强职院媒体”,掌上淄师位列全国职业院校官微百强

综合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定了“在发展中升本”的发展思路,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修订完善学校章程,统筹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启动争创“双高”工作,实施“三定”方案、绩效考核和分配改革等,新出台职称评聘、教师专业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新制度,激发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人才培养。招生规模有序扩大,生源质量持续提高,在校生达8239人。深化中韩合作办学,培养学生249人,接收韩国交换生22人,招生计划完成率、录取分数连续5年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就业率90%以上,连续8年承办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3项,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13项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发展,培训人数达5000余人。自考助学注册4980人,自考本科通过率60%,50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附属学校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专业建设。1个案例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应用专题研究。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和幼儿教师教育专业群获山东省立项建设。获省教学成果奖2项,1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15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13个省级教改项目立项、3个项目成功入选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逐步形成以师范类专业为主非师范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创新性设置文旅学院。

科研工作。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2项,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设立以来省内唯一立项的专科院校。新增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78项。发表著作11部、高层次论文81篇,其中2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多名教师参与研究的21项成果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新增校城融合项目立项13个,获资助经费925万元。

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规模、学历结构大幅优化。现有教师564人,其中专任教师458人,博士研究生13人。实施首次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6名在职教师获取博士研究生学历,83人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建成2个省级教学团队,3人获评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评省级青年技能名师,1人获评淄博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办学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开工建设综合实训楼和人才公寓。教学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固定资产新增5.5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25万元,纸质藏书91万册。基建工程债务减少1800万元。校园公共卫生管理和师生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有序。智慧校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等。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获评第二批“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平安校园取得良好效果,保卫处被山东省公安厅记“集体二等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在发展中升本”思路目标,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固本强优,提质培优,聚焦师范本科办学标准,聚焦“双高”指标体系,瞄准同类院校专业最高水平,快速提升内涵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做优做强师范类专业,立足实际,积极稳妥拓展非师范类专业,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统筹安排重大改革,协调推进科研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办学活力。

坚持整体推动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的原则,着力推进重点项目,解决关键性问题,以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科研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带动整体发展

坚持规模结构与质量效益相协调。坚持内涵式发展,规模适度,内外适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成果导向相融合。聚焦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坚持有解思维,瞄准发展目标,把握发展方向,克难奋进,积极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力争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三)主要目标

——努力实现“在发展中升本”。对照《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实现本科办学条件达标努力争取多种形式本科层次办学,力争“3+2”专本贯通培养,加强协调,争取支持,汇集众智,形成合力,实现升本办学目标。

——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对照师范院校和双高建设院校办学标准,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优做强师范类专业,拓展非师类专业,推进国际化办学,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000人。

——专业建设更显成效。对标同类高水平院校,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省级特色专业、省在线开放课程稳步增加。

——科研实力更加深厚。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高层次论文、高水平学术著作及省级以上科研奖励有较大增长,省级和国家级项目明显增加,实现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的新突破

——人才队伍更加优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外引和内培相结合,培养一批有显著教学(学术)成果的骨干力量,培育若干能带领团队进入省内学科专业发展前列的领军人才,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竞争力强的教师队伍。

——社会服务能力更加突出。推进校地深度融合,打造高端培训和继续教育品牌,探索建立小学和幼教教育集团。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办学条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更加齐全,财力保障明显加强,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信息化建设更加有力,校园建设更加美丽,学校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四)重点指标

“十四五”规划重点指标

序号

指标

2025年

指标类别

1

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

≥1

预期性

2

入选省级人才项目

≥3人

约束性

3

专任教师数量

680

约束性

其中

高级职称人数及比例

240/35%

预期性

双师型人数及比例

342人/60%

预期性

具有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比例

340人/50%

约束性

4

国家、省级在线课程

≥2、10门

预期性

5

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

2个

预期

6

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2个

约束性

7

国家级高水平专业赛事

1次

约束性

8

省级及以上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

1

约束性

9

学科/专业

30个

预期性

10

五年培养学生

15000

预期性

11

联合共建省级研究基地(中心)

2个

预期性

12

省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1个

约束性

13

国家或省级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

≥1项

预期性

14

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社科、自科、教育规划、艺术基金等)

100项

约束性

15

科研进校经费总数

1000万元

预期性

16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

预期性

17

省级教学成果奖

1

约束性

18

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1项

预期性

19

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5项

约束性

20

公开出版学术专著

30部

约束性

21

公开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

60篇

约束性

22

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

15

约束性

23

提质培优建设项目

≥29项

约束性

24

招生计划完成率

≥90%

约束性

25

毕业生年底就业率

≥95%

约束性

26

在校生规模

12000

预期性

27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率

100%

约束性

28

生均图书

≥100册/人

约束性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突出政治建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做好学生思政工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质量,注重效果。加强国防教育和武装工作,通过省高校军事理论课评估检查。拓宽路径,创新载体,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贯穿学生教育始终,提升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自我成长成才能力。打造“假日+实践育人体系创新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3.完善学生工作评价体系健全学生工作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教育方法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多元化人性化。多元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做好心理危机干预,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科学完善资助体系,资助育人全面提质增效。

4.提升学工队伍职业能力。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打造一支师德高尚、配比合理、素质精良、趋于稳定的学工团队。

(二)全面推进专业结构调整

5.强化师范教育。做优做强师范类专业,坚持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与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的原则,以教育学为主要学科,构建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群,打造打造以小学、学前教育为主体的师范教育体系。

6.拓展非师专业。以山东省20所国家级高水平职业院校评选为契机,聚焦双高指标体系快速提升学校内涵,加强与首批双高职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双高建设保障双高建设9项标志性成果中取得突破,争取进入全省滚动建设的20所双高学校行列

(三)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7.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以促进就业和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施行学分制管理。全面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三届毕业生的专业全部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

8.强化专业群建设。做优做强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和婴幼儿教师教育专业群,至少1个在省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争取获得国家级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格。以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标准建设艺术教育、信息技术、研学旅行、社区老年教育等专业群。专业稳定在30个左右。立项建设30门左右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力争建设1门以上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力争获得教学成果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实现新突破

9.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实现课程再造。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推广实施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智慧教室、虚拟仿真、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变实验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深化产教融合。

10.强化以赛促学。坚持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着眼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竞争力,全面推动以赛促学。积极营造氛围,整合优势资源,为学生参赛构建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范基本功比赛、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互联网+”等大赛活动,对获得较高层次奖项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充分激励。

努力提升科研水平

11.推动科研工作特色发展。强化科研政策落实,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学术研究跟踪反馈运行机制,打造全流程管理、全方位服务的工作格局。完善科研成果价值认定及奖励办法加强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形成科研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学术评价指标,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建立适应学校发展的科研评价体系。

12.实施科研培育计划。加大应用型成果培育力度,加快研究布局调整盘活优势资源,建设以学术带头人专家工作室研究中心为主线的分级培育平台,努力实现老中青人才阶梯式发展。突出专业群新专业研究,为专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培养一批专业基础厚、业务能力强的科研骨干。

13.推动产学研用融合。着眼社会需求,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横向合作联系,密切跟踪专业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加大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衔接力度,提升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不断拓宽校城融合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突破横向科研经费空白,开展协同创新、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等工作。

(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4.实施人才集聚计划。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明确人才工作发展目标,抓住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三个环节,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具有硕士学位学历)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80%。落实20%编制用于自主聘用兼职教师政策,打造高水平兼职教师团队。

15.提升师资队伍质量。畅通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大力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升师资整体水平。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开展各类培养培训和国内外访学交流活动。完善校内培训项目、培训师遴选等制度。规范培训流程,畅通省培、国培和专项培训渠道。支持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严格“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和聘用考核,实施行业企业“顶岗计划”,双师型教师人数达专任教师的60%以上组织开展教师评优树先活动。

16.加强师德建设。坚持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常态化学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师德典型选树活动,多渠道讲好师德故事。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和师德档案管理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评聘的重要依据。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强化师德监督,畅通师德师风问题反映渠道,规范师德问题查处流程。探索实施“立德树人”校内巡查工作。

(六)强力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17.做好招生工作。以“适度的办学规模、较高的生源质量、合理的招生专业结构”为工作目标,科学编制招生计划。立足学校规模与资源有效配置,提高测算编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系统做好招生宣传,严格执行招生纪律,高质量完成招生计划任务。探索完善多样性招生形式,不断完善以夏季高考、春季高考为主,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为辅的招生形式,努力完成非师范类专业计划。科学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师范类专业招生和非师范类专业招生比逐步达到6:4,录取率与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18.强化就业工作。努力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全力构建“学校统筹、部门协调、院系负责、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大学生就业助推机制,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七)着力推进继续教育拓展升级

19.打造特色品牌。进一步实践学生专科—自考本科—研究生学历贯通培养模式,探索实施自考生卓越计划,自考助学学生研究生录取人数逐年提高。加大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力度,新增1-3个自考助学本科专业,力争自考助学在册学生达6000人。拓展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项目,新设成人教育专业5-10个,形成函授专科—函授本科一体化培养模式。不断扩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力争成人教育在册人数达到2000人。

20.拓展社会培训。着眼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硬件软件建设,力争国培、省培项目落户学校。努力培育以全市学前教育教师、小学骨干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等为重点的培训项目,每年教师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次。加强与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的对接,力争每年社会培训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力争建成行业培训基地1-3个。拓展技能培训项目,加大证书教育力度,为从业者提供技能支撑。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培训项目,与普通高校、开放大学、各类继续教育机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良好服务。

(八)奋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21.扩大务实合作巩固拓展韩国湖原大学的留学生项目,衍生新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合作交流;探索与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家教育合作。

22.拓宽交流渠道。鼓励教师走出去赴国外留学和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鼓励学生走出去赴国外语言研修、交换生和专升本,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学生出国留学比例,努力营造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氛围。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2项。

全力推进校地融合

23.加快文旅学院发展。按照“专业+实业”的办学思路,推进文旅学院“蹄疾而步稳”地发展。加快“研学旅行专业群”建设,申报旅游管理等专业,争创山东省研学教育基地,争取建成青少年研学教育国际营地,成立淄博市研学研究中心,组建研学教育集团。加快文旅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建设“产学研做”一体的现代型文旅学院,助力全市文旅融合发展。

24.加强地域文化研究。加强与蒲松龄纪念馆、王渔洋纪念馆、齐文化博物院等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同打造地域文化研究精品。增强服务地方意识,加强与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的联系,推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5.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调研和对接地方产业所需,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挖掘资源潜力,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发展地方所需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与有学术实力和专业能力的企业合作办学,论证要充分,准备要充分,坚持成熟一个上一个,上一个成功一个。加强校企合作办学过程监督、效果评价等,保障协议履行,保证育人质量。

(十)竭力打造附属学校品牌

26.打造地方教育特色品牌。附属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坚持做精做优做强,坚持“五育”并举,质量立校,口碑誉校,打造区域内特色品牌学校。

27.引领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附属学校要瞄准全国一流学校,对标学习,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师专本部的资源提升内涵,实现共建共享,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扩大附属学校品牌知名度与认可度,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十一)聚力创建美丽校园

28.争创文明校园。对照全国文明校园建设标准,查漏项补短板,分解任务,逐项落实。强化文化创新,创建一批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作品,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样本工程。

29.打造智慧校园。通过信息化驱动学校现代化,实现混合教学、泛在学习空间、个性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整合信息化应用,统一平台入口,重构业务流程,挖掘数据价值利用信息化全面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打造智慧淄师移动应用,构建“‘心办校务服务大厅,利用区块链技术全面促进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生态和智慧服务。构建“可信、可控、可查”的安全防护体系。努力创建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30.打造书香校园。构建优质学习阅读平台,让读书活动覆盖全校角角落落。建立阅读推广指导团队,落实推进院系班级和个人分层阅读计划。借力世界读书日,开展读书月系列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大力弘扬红色和优秀传统文化,将读书活动党建、团建和院系文化品牌建设等有机结合。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交流,鼓励教师参与阅读推广”“特色文化的推进和研究引领阅读风尚,使整个学校弥漫着书香气息

31.打造生态校园。系统治理山水路桥园林,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效率,逐步提高植物多样性,完善双山生态园区管理,提升水系景观生态系统品质,构建庭院式园中园休读泛在学习空间,形成高品质有特色的山水林草花等元素架构的立体景观体系,打造园林型、环保型、开放型的生态校园,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32.打造健康校园。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推进健康教育进课堂。完善运动设施,丰富体育活动,改革体育教学组织,积极打造太极拳、健美操等活动品牌。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健全“多病共防”体系,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提高预防保健能力水平。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打造“四元一体”和一体两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现一系一品牌打造2-3个心理名师工作室争创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33.打造艺术校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坚持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模式,营造校园艺术氛围;深化课堂教学主途径,优化艺术类课程设置,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努力实现校内外艺术教育融合;组织校园艺术节和艺术类系列展演及比赛活动,展示艺术校园的魅力;发挥学生社团引领作用,争创高水平示范性艺术团;完善场馆设施建设,创设艺术校园环境,让师生在艺术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

34.打造平安校园。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安全制度和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安保力量,推进“三化”建设。完善安全治理机制,加强校园治安防控。严防校内山林火灾,积极推进墓地外迁;强化安全科技支撑,提升安防系统大联动应用水平;构建安全法治体系,强化工作落实和监督,依法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做到排查无死角,整治不二过;开展多维度安全教育,推进消防体验馆建设强化安全实战演练。

四、实施保障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35.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对学校各项事业的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支持校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应当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委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党委成员应当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职责。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应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保证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完成,支持本单位行政领导班子和负责人开展工作,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3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机构编制管理改革,完善干部岗位管理体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突出德才兼备、人岗相适常态化做好干部调整和交流轮岗;畅通干部成长发展渠道,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适时探索干部职级并行管理方式,建立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全面提升干部履职尽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体系,把政治标准和工作实绩贯穿干部考核工作始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工作活力。发挥好老干部作用,助力学校发展。

37.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全面执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健全党组织生活月提醒和备案制度;深化党支部规范提升行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党员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凝练基层党建特色品牌;严把组织发展入口关,落实发展党员工作全程审查。

3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责任制,强化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压实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纠正学校存在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和短板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加强政治监督,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精准度。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保障学校风清气正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机制强化廉政教育,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持开展党委内部巡察,适时组织“回头看”,形成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监督权力规范运行,把好廉政鉴定关,提升监督效能。

(二)加强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

39.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教职工头脑,领导干部要以身示范、以上率下带领广大教职工,以生为本,以苦为乐。引导广大教师以黄大年、于漪、张桂梅等先模人物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切实加强网络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统一战线和校友联谊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

40.弘扬淄师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和师生愿望,修订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校歌、教风、学风,认真总结提炼,力求生动具体,让淄师精神传承弘扬,让校训铭记在心,让校歌广为传唱,让校风、教风、学风呈现出淄师应有的样子,以此激励全体师生以校为家、以校为荣、同心同力、用心用力,为学校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4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重要任务,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为重要目标,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厚内涵为重要环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始终、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开设开足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入心入脑,加强国民礼仪教育,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三)加强制度机制保障

42.完善内部治理体制。着眼学校高质量发展,增强质量卓越意识,建立健全质量卓越体系。规范制度建设,落实学校章程,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和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校系(部)两级管理体制,深化二级财务管理体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

43.强化绩效管理改革。建设绩效管理平台,加强绩效考核。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办法健全评价、激励、奖惩和问责机制,科学设定岗位绩效评价标准,建立健全全员绩效考核体系重视分类分层评价绩效工资分配坚持多劳多得优酬,学校绩效工资总量赋予二级单位分配自主权。探索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和创收收入纳入绩效工资分配。

44.深化职称评聘改革。贯彻人社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评价标准,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建立职称评聘常态化工作机制健全聘期考核机制,出台专业技术人员聘期管理和考核暂行办法实现职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45.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引培制度,设立人才项目专项资金,优化师资结构;落实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实施办法教师访学研修管理办法;建立教师常态化培训制度;完善双师素质锻炼和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科学核定各院系岗位数量,动态调整各部门岗位,定期进行全员聘任。

46.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尊重并支持学术委员会独立开展业务工作,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47.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教代会制度,依法推进民主管理,提高学校治理能力,构建依法治校体系。关注和关心困难教职工,加大救助和帮扶力度,健全完善师生权益保护救济机制。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教职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加强资源配置保障

48.统筹优化财力保障。实施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深化二级预算管理改革,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报销流程,加强财务监管,创新审计工作形式和内容,重点监控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全面提升财务服务水平。拓宽筹资渠道,提高学校综合财力。

49.强化资源配置管理。盘活资产存量、做优资产增量,加强资源配置,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绩效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及时防范和化解管理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设资产房产管理平台,实现资产动态管理。

50.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按时完成实训楼人才公寓建设。启动16000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力争2022年竣工使用。对校园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改造校园道路、体育场、学生公寓设施,不断提升教学和实训条件,积极谋划、推动校本部扩建和附属学校迁至校本部区域发展

51.加强图书馆建设。扩充图书信息资源,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新增纸质图书40万册,总量达到130万册,电子图书达到100万册。扩增学生阅览区域,营造师生温馨阅览氛围,打造书香育人环境。

(五)加强推进落实保障

52.强化分工协作。构建全方位、跨部门协同推进的高质量发展机制,确保规划蓝图顺利实施。在总体规划的统领下,做好各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做到分工明确、密切协作、责任落实、有序推进。

53.加强监督管理。构建学校规划目标实现与任务落实监测评价机制,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健全规划实施督导机制,将重点任务推进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确保规划落地落实。

 

下一条: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关闭